(2025 年 8 月 6 日更新)
自從香港於 2020 年中實行國安法,及政府翌年修訂電檢條例,不少影片均於「過檢」時被要求修改內容,或因遲遲未獲批准,而最終取消放映。《Wave.》記者嘗試透過傳媒報導、各大影展的官方公布,整理近年因電檢問題而取消放映的影片名單,並整理成一個資料庫,附載每部影片的內容、預告片,及電檢要求修改的內容(如當時報導有公開),供公眾查閱。
此資料庫將不斷更新,亦歡迎讀者提供資料。
資料庫顯示,由 2021 年起香港有至少 23 部影片因電檢問題取消放映。單計 2023 年,就有八部。這些影片大部分來自本地導演,但亦有來自中國內地、台灣。
但近年不少影片撤映時未有提及原因,或只稱「技術問題」等取消放映。
由於資料庫僅倚賴公開報導、資訊所記載的影片,實質因電檢問題而取消放映的影片數量,可能不止此數。
政府於 2021 年修訂電影檢查條例,稱為確保更有效履行《香港國安法》下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,防範和制止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。此後除了有影片拒絕執行電檢修剪要求而取消放映,亦有作品選擇以其他方法「過檢」。
例如 2023 年鮮浪潮短片節,就有至少三部短片因電檢要求刪改內容,放映版本出現「黑幕」(即畫面全黑)、靜音處理。其中開幕短片《My Pen is Blue,》的「黑幕」合共長達九分鐘,佔片長四成,當中更有一段長達四分鐘的靜音黑畫面。
2025 年 8 月報道:
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下周揭幕,原定邀請台灣電影《我家的事》導演潘客印赴港出席兩場放映。然而主辦方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昨宣布,《我家的事》因未能符合電影、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的修改要求,決取消兩場放映,將向觀眾退款。
《Wave.》曾向《我》導演查詢電檢修改要求,未獲回覆;電影報刊辦則回覆傳媒查詢,稱不會就個別影片的申請及檢片決定作評論。
《我家的事》原定於 8 月 16 及 18 日各放映一場,並已邀請導演潘客印出席。《我》片近月先後奪紐約亞洲影展「最佳劇情片」、大阪亞洲影展「藥師真珠賞」及台北電影節「最佳女主角」等多個獎項,並將於 9 月 12 日在台灣公映。
《我家的事》為潘客印首次執導電影,由藍葦華、高伊玲、曾敬驊、黃珮琪、姚淳耀主演,主題曲則由盧廣仲主唱。故事以台灣鄉間家庭一家四口為主軸,講述嗜賭父親試圖逆轉人生、母親多次嘗試人工受孕不果、姊姊驚悉身世秘密,以及弟弟偶遇父親當兵同袍的故事,「從不同家庭成員的視角,揭示要多拼命,才可成為家人」。
2023 年 9 月報道:
而最新一部因電檢問題取消放映的短片,是原定今日(12 日)於「跳格 – 香港國際舞蹈影像節」首映的《In Your Shoes》。
「跳格」於 2004 年由城市當代舞蹈團創辦,本屆活動於今日(12 日)開始,原定放映兩部開幕電影《縊》與《In Your Shoes》,但主辦方上周五公布,因「節目調動緣故」,《In Your Shoes》部分取消放映,由其他節目代替。《In Your Shoes》原定 15 日的上映場次亦同樣被其他節目取代。
《In Your Shoes》由紀錄片《憂鬱之島》、《亂世備忘》導演陳梓桓與行為藝術家 Florence Lam 聯合執導。兩人是一對情侶,相約交換相識之前的傷痛記憶,並嘗試以自己的創作方式,重演對方的經歷。
Florence Lam 在影片簡介中提到自己重演陳梓桓經歷的感受:「即使重演當刻有多真實,我所經歷的危險和恐懼都遠遠不及當時的他。可是在理解他創作語言的途中,我好像明白了什麼。」
《In Your Shoes》亦是「跳格」及文藝復興基金會「奪目影像」以公開徵集提案的形式共同委約作品,活動旨在為藝術家提供跨媒介影像創作平台,讓具備實驗性的表演或與身體敘事有關的影像作品得以公開發表。就著今年主題「重演」,大會共收到 23 份提案書,最終挑選出兩個最貼近主題的提案進行委約創作,《In Your Shoes》正是其中之一。
2021 年起,因電檢取消放映的影片:
分享此文:
按一下即可分享至 X(在新視窗中開啟)
X
按一下以分享至 Facebook(在新視窗中開啟)
請按讚:喜歡 正在載入…
延伸閱讀:
【數據 × 地圖】回到 1969:海運戲院開業,香港戲院黃金年代
報道|《白日之下》溫哥華首映 簡君晋:五年後還有人在乎好報導、好電影嗎?
金馬獎|香港電影人放異彩 卓亦謙摘新導演獎 何思蔚寄語港人:真誠記錄、好好生活、不要遺忘